丝路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鼻尖上的宝藏 > 第59章 茶道四艺

第59章 茶道四艺(第1/2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完轻轻把曼生壶放下,有些遗憾道:“可惜明珠暗投,没有好好保养呵护,包浆不太好。&29378;&20155;&32;&21715;&35498;&32178;&936;&969;&936;&12290;&120;&105;&97;&111;&115;&104;&117;&111;&65287;&107;&114;”

    “所以才要找您这样的懂壶之人方能体现曼生壶的价值!”

    凌天成赶紧拍马屁道:“您这里已经有三件真品,加上这一件,正好四件,四海,四海,名副其实的四海楼!”

    “你小子……”

    严四海用手点了点凌天成,笑骂道:“巧舌如簧,难怪凌兄说你眼力不行,嘴皮子功夫倒是不错!”

    三人哈哈大笑,气氛越发融洽,严四海慢慢拿出五把紫砂壶,轻轻放在茶海上,打开壶盖,分别放进不同茶叶,笑道:“不过你说的不错,四海,四海,我一直想凑齐四把曼生壶,没想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今天主动送上门?”

    他看着闻一鸣道:“小友真是贵客,请品品严某的茶席,多多指点!”

    说完拿起小羽扇,开始扇炭火,火苗越来越大,铁壶开始发出轻声低鸣。

    “您用的可是斑竹炭?”

    闻一鸣鼻头微动,看了看火炭,笑道:““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好眼力!”

    严四海神情一震,有些吃惊道:“小友居然能看出此炭来历?”

    “陈鼎《竹谱》称其为潇湘竹或“泪痕竹,竿部生黑色斑点,颇为美丽。《阵物志》:“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汨挥,竹尽斑。”

    闻一鸣笑道:“相传先古时期,湘妃泪洒青竹染之成斑,斑竹繁衍后世,滋养九州。推其根源,乃因舜帝辛勤为民,不辞劳苦,终命绝九嶷山。后人取名“斑竹”,意含效舜之大志苦心,为万民勤耕不辍,死而后已。”

    “哈哈哈,不错,不错!”

    严四海微微颔首,认同道:“就是斑竹炭,茶道四艺,炭水火茶。炭为第一要素,老朽研究过各种炭,最后选中斑竹,其性绵柔,气味幽香,最适合调理火力。”

    闻一鸣暗自点头,这才是高手,细节决定成败,茶道跟香道一样,任何因素都能决定最后结果,不能马虎。

    严四海对闻一鸣产生兴趣,指了指铁壶问道:“看来小友对茶道也有研究?这壶能看出什么?”

    “金寿堂,老铁壶,江户时期!”

    闻一鸣早就看见铁壶,轻声道:“金寿堂是京都铁壶重要堂号之一,与龙文堂、龟文壶堪称铁壶铭文的三大体系,其创办人雨宫宗兵卫更是与龙文堂安之介成为那个时代铁壶制作的一时瑜亮,其作品被奉于皇宫内作为贡品。”

    “强调壶体制作精美,并以稳定的质量出名。相对龙文堂作品的花俏,其制作风格偏向高雅素洁。制作铁壶的技法独具一格,擅长运用金、银、铜不同的金属材质镶嵌或浮雕于壶身或壶把上,在当时极为珍贵华美。”

    “看您这把铁壶的包浆和宝光,应该是江户年代,好壶才能出好水!”

    “有眼力!”

    严四海轻轻拍手,高兴道:“小友真是同道中人,这把壶跟随我已经超过三十年,算是小有所成,多少养出些灵性,勉强能登堂入室,款待贵客之用。”

    凌天成心里暗道:“江户时期的老铁壶,又养了三十年,才叫勉强?您老真能装逼!”

    闻一鸣点点头,闻着壶口不断冒出的水气,轻声道:“明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茶经?五之煮》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按古人经验,水要清、活、轻、甘、冽。清就是无色、透明、无沉淀;活就是流动的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活水比死水洁净;轻指比重,比重轻的一般是宜茶的软水;甘指水味淡甜;冽指水温冷、寒,冰水、雪水最佳。”

    说完鼻头一动,两种不同气味传来,笑道:“水是来自深山泉水?”

    “厉害!”

    严四海大吃一惊,对闻一鸣越发惊异,能看出老铁壶的来历不算太难,毕竟金寿堂大名鼎鼎,资深玩家都能如数家珍。可一眼能看出水的门道,令人吃惊!

    “不仅如此,您还在水里加了一些露水?水质更加绵柔甘甜,难得难得!”

    既然装逼,那就装到底!闻一鸣直接道破玄机,闻闻就知道水是从千里之外的深山运来的泉水,里面还加上早春露水,气味的确不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